理監事文章

台灣農業發展概述

林俊廷

1961年出生

 

學歷:

  • 省立員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農場經營科畢業
  • 國立嘉義大學(二專部)農場管理科畢業

經歷:

  • 1980年獲頒台灣省模範農村青年
  • 1992年獲頒神農獎(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 1994~2012年任中華民國傑出農民協會理事、監事、常務理事等職
  • 1995年任草根大使赴韓訪問
  • 1997~2003年任台灣省彰化縣水稻育苗技術改良協進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 2001年籌組成立台灣區稻作協會
  • 2002~2008年任台灣區稻作協會第一、二屆常務監事

現任:

  • 中華民國傑出農民協會第八屆常務監事
  • 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 台灣稻作協會監事
  • 台灣稻農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俊廷理事長神農獎得主台灣傑出農民協會拜會大陸國台辦張主任志軍,參訪西安農村社區文化

台灣 這個美麗寶島,土地面積不算廣大,高山與平地約為7:3之比例能耕作農業之土地約70多萬公頃。政府於60年代開始推動農業機械化耕作,改變了生產結構,在質與量皆有相當之成果顯現。

民以食為天,農業之發展,奠定了國人在食方面的穩定供應也漸漸促進了工業之成長,70年代開始因農產品之供給越感充足,農民收益增加。相對的工業亦陸續引進汲取國外之先進技術,農、工、商之併行發展如日中天,贏得台灣經濟奇蹟之美譽,工商業發展後更帶動農業經營之新境界。在設備、機具及營運模式創新經營下,80年代農業之產值可謂達到頂峰。

農業生產技術之精進農產品之過量產出,市場之供需失衡反而造成農民投入之心血無法獲得合理之利潤,至此台灣農業所面臨到的是需要調整產業結構,以利農業生產者能有穩定之收益。讓台灣整個農業有永續發展之未來。

政府政策上制定了水旱田耕作調整計畫(休耕、輪作)。此政策之推動,最主要是降低稻米生產面積,政府補貼了很多費用,稻作面積也有降低,然而對整個農業架構造成了諸多相互矛盾,諸如一邊獎勵休耕一邊鼓勵擴大經營規模,休耕者可領獎勵金、又何須釋出土地給需擴大經營者使用。諸如此類政策,致使台灣整個農業產值停滯不前。

記得民國73年政府推動八萬農建大軍計畫時,首批甄選進入大專院校(農場管理科)培訓時,一位教授常要我們說的一句口號「大農場」「大老闆」。聽起來很大器,但實際上能有幾人可成。

台灣人口密度大,可耕作土地越來越少,若要從事農業生產,只有另尋出路,大陸土地之大是兩岸農業可互利推動的,在農業交流上這一、二十年間已磨合至深,已有少數台灣農民在彼岸奠定根基,積極發展中,惟盼兩岸能在固有互動上有積極進展,讓兩岸在農業有共榮共展之遠景。

林俊廷理事長神農獎得主參加廣西賀州第二屆兩岸青年農業論壇